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阿丹娜女装(阿丹娜女装属于什么档次),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另一种包容
41年前,深圳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如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个位于珠三角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年轻城市,已成为并肩“北上广”的一线城市。来到深圳,人们便会被这里开放、民主和充满活力的气息所吸引。这座城市有句著名的口号,叫做“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移民大都市,深圳非常清楚,只有建立包容的制度和不拘一格地广纳人才,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而刚刚创立第五年的深圳时装周,也同样应和着这座城市开明的心态和包容的主题。
3月份,深圳时装周在华侨城欢乐海岸上演。7天的时间里,这里共计发布了80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牌,风格各异的新季秀。其中,在位于椰林沙滩的A、B主秀场,上演了60多个品牌的新季系列。来自深圳本土和国内外处在不同阶段的时装品牌,均亮相同一T台,体现出时装周多样的包容性。时装周第二日,在IMG集团的支持下,美国设计师、CFDA获奖者Cynthia Rowley也来到深圳,在时装周上展示她的秋冬系列。
便利的地域性
今年是深圳时装周诞生的第五年。比起这里的服装产业,时装周“晚了一步”。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位于广东和江浙一带地区的沿海城市,作为轻工业中起步较为便利的服装加工业一直十分繁荣。“我许多合作的供应商也在这里,他们明天也会来看我的秀。”在秀前,设计师Cynthia Rowley告诉我们。“很荣幸能带着最终的产品回到这,在这里展示。因为我希望能够让帮我完成这些作品的人感到骄傲。”
便利的产业基础不但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机遇,也带给国内设计师许多帮助。“深圳地处珠三角,这对于我的职业非常便利€€€€供应链、面料商都比较容易接触。并且,深圳(人)做事情非常有效率,能够很快速地达到你想要的目的。”驻扎在深圳的Vmajor设计师、2014/15 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冠军朱威特对我们说道。
设计师Cynthia Rowley在深圳秀场时装周后台
受益的还有许多独立设计师,“深圳服装产业链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完整,从设计研发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及物流等配套产业非常完整;深圳服装品牌占据了目前中国服装市场非常大的份额,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服装品牌和产业基地之一,这里诞生了很多知名服装企业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设计师品牌,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和服装交易管道。”刚刚在深圳时装周的ALEXSTORM设计师刘柏瑜对我们说。
从制造到创造
但如今,深圳拥有的不再仅仅是服装加工企业。更突出的,是这里的服装企业率先将创造力引入产业,为深圳成为坐拥众多中国重要女装品牌的佼佼者奠定了基础。这里的服装业不但有“深圳制造”,也有值得骄傲的“深圳创造”。在中国高端女装市场,从不乏深圳品牌的身影。“深圳有很多女装品牌,在一类城市一类商城,将近占有六、七成的份额。”深圳服装协会会长沈永芳告诉我们。
深圳有大大小小几千家服装企业,它们一年能为深圳创造千亿级的总产值,占到总产值中非常可观的数字。“深圳是一个品牌群体比较集中的地区。通过这20年的发展,深圳有数百个品牌发展起来,所以原创设计在深圳还是非常需要的。我们不光是需要时装周,我们明白我们做时装周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这个平台服务的,再是为企业服务。”
以深圳为名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从下飞机步行至到达厅的路上,人们会看到廊墙上醒目的影儿时尚集团形象。或许你会对这家公司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事实上,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都有影儿旗下几个品牌的身影。作为深圳服装产业中的佼佼者,影儿集团旗下共有6个女装品牌:YINER音儿、INSUN恩裳、PSALTER诗篇、Song of Song歌中歌、OBBLIGATO奥丽嘉朵和XII BASKET十二篮。
20多年前,在中国的服装行业中,极少会有“品牌”的概念。但影儿时尚集团董事长周璀琼与总裁俞淇纲敏锐地嗅到了未来服装业的发展方向。于是,在1996年,影儿创立了属于公司的第一个品牌,实现了从来料加工到自主创新的重要转折。随后,公司又先后创造了5个品牌,实现了产业链的转型。在本季2017秋冬深圳时装周的秀场上,我们也看到了影儿旗下最年轻品牌,XII BASKET十二篮的新季系列。
提到深圳女装品牌,就不得不说到Marisfrolg玛丝菲尔。在两年前的首届深圳时装周上,Marisfrolg用以“意境€€质美”为主题的开幕秀,向人们展现深圳服装品牌的实力。玛丝菲尔时装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目前旗下有高端女装品牌Marisfrolg、Marisfrolg男装、设计师品牌ZHUCHONGYUN、面向年轻消费者的Marisfrolg.SU玛丝菲尔素、服装/生活方式品牌AUM噢姆,以及于2014年收购的意大利时装品牌Krizia。
其中,在全国高端女装市场上,Marisfrolg的综合占有率最高,并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到全部销售额的70%左右。与许多其他商业女装品牌不同的是,玛丝菲尔的经营模式以直营店为主,公司旗下在全国的近900家店铺中,加盟店的比例只占到了20%。
迈向更年轻的市场
不过,在当下瞬息万变的中国服装产业中,高端女装市场亦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冲击,市场份额也受到挤压;另外,品牌的消费者也面临着更新换代,从原先的60后、70后逐渐过渡到80后。与前两者相比,后者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方向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及时调整产品线,开辟更广泛的消费者受众,开发更能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是势在必行。
今年的深圳时装周上,Marisfrolg.SU玛丝菲尔素以一种更年轻的“跨界”面貌首次亮相,新系列以“每一天的艺术”为主题,在包裹着银质锡纸的T台,与受邀助阵演出的摇滚乐队Pet Conspiracy一起,成为时装周当日的焦点。(图片由玛丝菲尔时装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中国日报网使用)
多元的服装品牌
除玛丝菲尔和影儿之外,深圳时装周上亦聚集了重多全国知名的当地服装品牌包括玮言服饰旗下三大品牌PLAIN PEOPLE/PURE TEA/EIN、DISSONA迪桑娜和GILLIVO嘉里奥、LA DANUM阿丹娜、MYMO朗黛、SEASON WIND季候风等等。另外,不少以“中国风”为特色的品牌亦“集中”出现在深圳时装周的T台上:吉祥斋、Distin Kidny迪凯、PHOENIXEON YE凤霓绣叶……
“年轻化”也成为了本季深圳时装周的亮点之一。除了搭建的A、B主秀场外,在欢乐海岸的东北角,主办方还启动了地标性建筑OCT创意展示中心作为独立设计师馆的“发光T三号秀场”,给独立设计师以更大的展示空间。包括深圳本土的ALEXSTORM,以及HUAJIA STUDIO、COMPLEMETAIR等非深圳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也一同在这里亮相。“深圳是一个非常包容和自由的城市,各种各样的有梦想和激情的年轻人都汇聚在这里,创意的诞生和表达相对更加自由和开放。”ALEXSTORM的设计师刘柏瑜对我们说。
与深圳人一样,深圳时装周的品牌呈现出一种各具特色的包容性。这就如同深圳的服装产业,“它没有派,但正因为没有派,各种各样服装品牌都有,才能百花齐放。它一起来,每个品牌都不类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市场都立得住脚。”沈永芳分析道。
让时装周更落地
与前两届相比,本季深圳时装周无论从硬件上的秀场搭建,还是软件上的准备安排,都更加专业和人性化。“最深的感受是更有序,更高效。因为短短几天80场秀,是量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配合得很好,井然有序。”参与到两届深圳时装周的秀导Chloe Yao对我们说,“(这里的)商业模式很成熟,而且其实从观秀人数就能看得出来,上海最大的场地不足600人,而深圳的场地近千人,还是供不应求。”
此外,与时装周配套的showroom也落地华侨城的华€€美术馆。时装周期间,还启动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环保时尚设计大赛,意在带动更多设计师关注生态的设计理念,推动符合时代精神的设计产品。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服装业华丽转身后面临渠道尴尬
深圳,曾经的服装代工基地,如今的服装品牌聚集地,是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从产业链最底层的“三来一补”攀升到产业链顶端的服装设计、品牌营销,深圳服装业经历了从低端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然而,在互联网大潮之下,面对线下渠道成本走高,深圳很多服装品牌触网却遭遇尴尬。如何适应电商挑战,是深圳服装业更是中国服装产业当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从制造业到文创业
一场淘汰危机带来的转型升级
在马天奴(MY TENO)的板房里,打版师正在按照设计图赶制2018年春夏季的服装。马天奴创意总监黄一纯告诉记者,一年要推出约2000款新衣,创意设计环节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张。
1997年,爱做衣服的黄一纯与丈夫吴穗平一同设立了马天奴品牌。此前的五六年时间里,他们做过服装批发,开过服装厂,挣了不少钱,但却敏锐地感到加工批发利润低不是长久之计。吴穗平说:“当年,服装生意如火如荼,但品牌服装还没开始。我和太太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
为了让品牌更洋气,吴穗平先在意大利罗马注册了马天奴商标。吴穗平把出国镀金称为时代的产物。成立品牌后,吴穗平快速砍掉了挣快钱的批发业务,并聘请台湾设计团队强化设计能力。
敏锐地捕捉市场动向使得吴穗平及时抓住转型时机。起步于特区成立之初的深圳服装行业,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制衣业向深圳的内迁转移, 崛起于对外加工出口的发展。当时深圳约有1000家服装企业,40余万人从事服装加工出口业务,100多个品牌在深圳加工。
然而,好景不长。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告诉记者,“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附加值低、交税少,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周边地区服装加工业的兴起,服装加工业逐步成为深圳的限制发展行业。“那时‘三来一补’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政府都不批了。这个行业必须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不转型就要被挤出去。”
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于1997年提出“五名工程”,打造名企、名牌、名师、名模、名店,推动服装业走向品牌之路。此后,政府也为服装业的转型提供支持。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市服装研究开发中心于2003年成立。同年,深圳市在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规划建设“深圳服装产业集聚基地”,2011年,该基地进一步扩大升级为大浪时尚创意城。
来自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服装业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有服装企业2800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自有服装品牌近2000个(较知名的品牌200多个),在大城市一类商场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自主品牌产品产值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5%上升到目前的80%,涌现出玛丝菲尔(Marisfrolg)、影儿(YINER)、歌力思(ELLASSAY)、马天奴、杰西(JESSIE)、艺之卉(EACHWAY)、丽琪(LIZZY)、纳帕佳(La pargay)、娜尔思(NAERSI)、粉蓝衣橱(BBLLUUEE)、季候风(SEASON WIND)、卡尔丹顿(KALTENDIN)、梵思诺(VERSINO)、淑女屋、吉祥斋等一批知名品牌。
如今,深圳服装业已不再仅是制造业,而是向产业链的上游攀登,迈入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并列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明确将服装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列为重点发展行业。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园杰说,为应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深圳服装行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创意”,目前,75%以上的深圳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设计、创新、研发经费。深圳服装业正努力实现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转型升级,向“品牌总部经济”和“都市经济”的时尚创意产业方向发展。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寻找国际快消品牌冲击下的蓝海
如今,大城市一类商场里那些少则千元、动则上万的女装许多是来自深圳的品牌。
沈永芳告诉记者,深圳服装业在品牌化之初就瞄准了中高端客群。转型前,深圳服装厂大多代工欧美高端品牌,拥有当时国内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较高的加工水平,积淀了很多做中高端服装的技术、面料和设计资源,具有成熟的产业基础。而且,“当时走中高端路线,也有利于与广州、东莞等地差异化竞争。”
实际上,一些深圳服装品牌也曾尝试过中低端定位,但效果不如预期。马天奴曾在2001年推出ADA这个定价更为亲民的品牌,但业绩不佳。吴穗平说:“虽然那时国际快消品牌还没进入市场,但这个类别的门槛比较低,有大量的竞争者。一窝蜂是最累的,以量取胜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不能这么无序地血拼,需要赶快找蓝海。”
2006年吴穗平关掉了ADA这个品牌,并进一步提高了马天奴的定位,提价60%。随后又推出了定位更为高端、奢华的阿丹娜(La Danum)。
而如今,在国际快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后,新品牌要走定位中低端的快消之路就更难了。
陈中华在2013年创立了丽莫(LAPORA)这个中高端女装品牌,2016年实现销售额2.7亿元。他认为,如今服装品牌要走中低端路线是难上加难。“中低端服装走的是快消路线,必须快速做量,营业收入虽高,但利润率低。而且快消的库存积压风险大,并且在运营上很难与国际快消品牌抗衡。而做中高端服装则允许企业相对慢地成长和积累。”
定位中高端客群的另一个好处是,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不高,能够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经济不好时,受影响比较大的是中低端服装。”吴穗平说。
服装消费不仅仅是满足功能性需求,更是要体现个人的个性和特点。沈永芳认为,目前服装业已经进入设计师品牌崛起的个性化时代,小批量多样化是未来服装业的发展趋势。
钟爱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赵月,因为买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于2016年创立自己的品牌——明月荷。如同品牌名一样,赵月设计的衣服极具中国美,富含水墨意境,典雅飘逸,辨识度很强。
为了更贴合女性的需求,明月荷的成衣款式,均可根据客户身型和意见进行调整,实现私人订制。赵月说:“我们没怎么做推广,90%以上的客户是客人介绍过来的,重复购买的比率很高。”
“国外很多设计师品牌以高品质的做工和个性化的设计获得了市场认可,售价不菲。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沈永芳说。
线下太贵线上太乱
电商崛起带来的渠道挑战
陈中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件衣服的售价里,商场渠道占28%至30%,人员工资约占20%,原材料及包装运输占18%至20%,研发费用8%至10%,还有库存摊销和纳税,剩下的才是企业的净利润,能维持在15%就很不错了。
做过批发和工厂的吴穗平在创立马天奴的起步阶段就发现,生产不是最大的障碍,也不是创造利润的最大源泉,设计开发才是第一生产力,渠道则是第二生产力。
沈永芳认为,当下服装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有两个:一是如何巩固与设计师的关系;二是如何适应电商潮流,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走高、购物中心增多,人群分散,导致中高端服装品牌在一线城市的经营压力增大。迪凯(Distin Kidny)品牌创始人曾晓斌说,一线城市消费呈现明显分化趋势,高端品牌和中低端快消品牌更容易保住市场份额,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高端服装相对更难生存,“我们在一线城市开店没有利润。”
不论是丽莫还是迪凯,作为新品牌,都在深耕二三四线城市。曾晓斌说:“我们计划把渠道下沉,比如到县级市。县级市还是有一部分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的,而且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国际品牌还没进驻,国内品牌也相对较少。”陈中华说:“一线城市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而二三线城市商业中心比较集中,更容易覆盖到目标客群。”
面对线下渠道成本走高,深圳很多服装品牌触网却遭遇尴尬。马天奴的线上销售仅限于处理存货。吴穗平说:“开展线上销售会影响加盟商的利益。在线上不打折,不好卖;打折,又冲击实体店销售。”迪凯曾尝试过线上销售,开过天猫旗舰店,但却因引流成本高、退货率高而撤回线下。曾晓斌说:“现在线上渠道的成本并不低,服装在线上属于退货率高的产品,很容易产生库存问题。为了维持线下实体店的利益,一般都采取不打折的策略,库存很难消化。”
也有一些深圳服装品牌正在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为避免冲击实体店业绩,大多采取线上、线下不同款的销售策略。
上市服装企业歌力思2011年开始进行互联网销售,2013年歌力思推出线上女装品牌唯颂(WITH SONG)。2016年,歌力思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但网络销售金额仅736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6.88%。为了强化网络运营的能力,歌力思2016年斥资2.78亿元收购了专注于中高端国际时尚品牌电子商务业务的百秋电商的75%股权。
影儿2010年开始进驻天猫,旗下的音儿(YINER)、恩裳(INSUN)、诗篇(PSALTER)、歌中歌(Song of Song)、奥丽嘉朵(OBBLIGATO)和十二篮(XIIBASKET)六个品牌在2016年“双11”当天实现了近2亿元的线上销售额,同样采取了商场同款不打折的价格策略。
“互联网思潮下,如何适应电商挑战,是深圳服装业近年来面对的新课题。”沈永芳说:“如果没有完成好这一转型,那么深圳服装业可能会走下坡路。”(记者 赵瑞希)
关于中国品牌女装哥弟、雅莹等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时代变迁,众多70后60后女性已步入40、50,家庭 收入 也步入稳定期,而那些曾经购买影儿、娜尔斯、雅莹、歌力思、朗姿、玖姿、敦奴、菲妮迪等等知名淑女装品牌的 40、50已逐渐老去,但他们依然在选择这些品牌,而新的40、50则会觉得这类品牌太过老气,在他们眼里就是老妈妈装婆婆装,所以他们会选择略微年轻一些,个性一些的品牌。
这里首先是哥弟,虽然他的价格档次在充满价格泡沫的女装里属于中下,但确是最为实在的,而早期将阿玛施单独脱离定位中淑,同时哥弟产品在六七年前已实行年轻化,女装之王名不虚传。
雅莹产品也在逐步年轻化。影儿公司的个别副牌也在实行年轻化。
而马天奴推的阿丹娜则打破了知名女装公司推高端副牌必是礼服婆婆装的惯例,先不谈阿丹娜是模仿谁的,至少他是年轻个性的时装定位,值得夸赞。
玛丝菲尔.素,在几年前他还是 店铺稀少,年年亏损,要死不活,但最近三年以来,随着消费趋于年轻化,中淑女装大行其道,虽然他现在业绩还不稳定,但已然变成了香饽饽。
卓雅公司 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只是创新的东西太少,特别是六个品牌,对研发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即便设计能力再强已然应接不暇,所以你会感觉他一个款卖了好几年似的,品牌之间风格雷同较严重,如果六个品牌合并成三个品牌会相得益彰,试想 卓雅+巨式国际、恩曼琳+卡洛琳、艾薇+卓雅周末,会如何?
设计师风格女装空间很大,但重口味的像安瑞井、吉祥斋等会越来越窄,只服务极少部分的小众人群,所以不要乱开店;而像 素然这类的 环保舒适生活类品牌受众群体会越来越宽,可大力开店。
另外像地素的DIAMOND DAZZLE、摩安柯的Edition10、欧时力的Coven Garden,等品牌 虽然目前店铺较少,但空间却很大。
商场:国内购物中中心大多数以年轻时尚定位为主,而百货成熟男装已经减少到半个楼层,成熟的淑女大淑女也在大力减少,引进中淑、设计师,传统的少女少淑都逐渐占到一个半楼层了, 地素的DIAMOND DAZZLE、摩安柯的Edition10、欧时力的Coven Garden、马天奴的阿丹娜、素然、还有 snidel moussy MISS SIXTY 等品牌大行其道,并不是说要做年轻人生意,而是消费趋于年轻化了。
服装业华丽转身后面临渠道尴尬
深圳,曾经的服装代工基地,如今的服装品牌聚集地,是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从产业链最底层的“三来一补”攀升到产业链顶端的服装设计、品牌营销,深圳服装业经历了从低端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然而,在互联网大潮之下,面对线下渠道成本走高,深圳很多服装品牌触网却遭遇尴尬。如何适应电商挑战,是深圳服装业更是中国服装产业当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从制造业到文创业
一场淘汰危机带来的转型升级
在马天奴(MY TENO)的板房里,打版师正在按照设计图赶制2018年春夏季的服装。马天奴创意总监黄一纯告诉记者,一年要推出约2000款新衣,创意设计环节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张。
1997年,爱做衣服的黄一纯与丈夫吴穗平一同设立了马天奴品牌。此前的五六年时间里,他们做过服装批发,开过服装厂,挣了不少钱,但却敏锐地感到加工批发利润低不是长久之计。吴穗平说:“当年,服装生意如火如荼,但品牌服装还没开始。我和太太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
为了让品牌更洋气,吴穗平先在意大利罗马注册了马天奴商标。吴穗平把出国镀金称为时代的产物。成立品牌后,吴穗平快速砍掉了挣快钱的批发业务,并聘请台湾设计团队强化设计能力。
敏锐地捕捉市场动向使得吴穗平及时抓住转型时机。起步于特区成立之初的深圳服装行业,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制衣业向深圳的内迁转移, 崛起于对外加工出口的发展。当时深圳约有1000家服装企业,40余万人从事服装加工出口业务,100多个品牌在深圳加工。
然而,好景不长。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告诉记者,“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附加值低、交税少,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周边地区服装加工业的兴起,服装加工业逐步成为深圳的限制发展行业。“那时‘三来一补’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政府都不批了。这个行业必须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不转型就要被挤出去。”
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于1997年提出“五名工程”,打造名企、名牌、名师、名模、名店,推动服装业走向品牌之路。此后,政府也为服装业的转型提供支持。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市服装研究开发中心于2003年成立。同年,深圳市在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规划建设“深圳服装产业集聚基地”,2011年,该基地进一步扩大升级为大浪时尚创意城。
来自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服装业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有服装企业2800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自有服装品牌近2000个(较知名的品牌200多个),在大城市一类商场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自主品牌产品产值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5%上升到目前的80%,涌现出玛丝菲尔(Marisfrolg)、影儿(YINER)、歌力思(ELLASSAY)、马天奴、杰西(JESSIE)、艺之卉(EACHWAY)、丽琪(LIZZY)、纳帕佳(La pargay)、娜尔思(NAERSI)、粉蓝衣橱(BBLLUUEE)、季候风(SEASON WIND)、卡尔丹顿(KALTENDIN)、梵思诺(VERSINO)、淑女屋、吉祥斋等一批知名品牌。
如今,深圳服装业已不再仅是制造业,而是向产业链的上游攀登,迈入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并列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明确将服装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列为重点发展行业。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园杰说,为应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深圳服装行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创意”,目前,75%以上的深圳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设计、创新、研发经费。深圳服装业正努力实现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转型升级,向“品牌总部经济”和“都市经济”的时尚创意产业方向发展。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寻找国际快消品牌冲击下的蓝海
如今,大城市一类商场里那些少则千元、动则上万的女装许多是来自深圳的品牌。
沈永芳告诉记者,深圳服装业在品牌化之初就瞄准了中高端客群。转型前,深圳服装厂大多代工欧美高端品牌,拥有当时国内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较高的加工水平,积淀了很多做中高端服装的技术、面料和设计资源,具有成熟的产业基础。而且,“当时走中高端路线,也有利于与广州、东莞等地差异化竞争。”
实际上,一些深圳服装品牌也曾尝试过中低端定位,但效果不如预期。马天奴曾在2001年推出ADA这个定价更为亲民的品牌,但业绩不佳。吴穗平说:“虽然那时国际快消品牌还没进入市场,但这个类别的门槛比较低,有大量的竞争者。一窝蜂是最累的,以量取胜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不能这么无序地血拼,需要赶快找蓝海。”
2006年吴穗平关掉了ADA这个品牌,并进一步提高了马天奴的定位,提价60%。随后又推出了定位更为高端、奢华的阿丹娜(La Danum)。
而如今,在国际快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后,新品牌要走定位中低端的快消之路就更难了。
陈中华在2013年创立了丽莫(LAPORA)这个中高端女装品牌,2016年实现销售额2.7亿元。他认为,如今服装品牌要走中低端路线是难上加难。“中低端服装走的是快消路线,必须快速做量,营业收入虽高,但利润率低。而且快消的库存积压风险大,并且在运营上很难与国际快消品牌抗衡。而做中高端服装则允许企业相对慢地成长和积累。”
定位中高端客群的另一个好处是,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不高,能够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经济不好时,受影响比较大的是中低端服装。”吴穗平说。
服装消费不仅仅是满足功能性需求,更是要体现个人的个性和特点。沈永芳认为,目前服装业已经进入设计师品牌崛起的个性化时代,小批量多样化是未来服装业的发展趋势。
钟爱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赵月,因为买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于2016年创立自己的品牌——明月荷。如同品牌名一样,赵月设计的衣服极具中国美,富含水墨意境,典雅飘逸,辨识度很强。
为了更贴合女性的需求,明月荷的成衣款式,均可根据客户身型和意见进行调整,实现私人订制。赵月说:“我们没怎么做推广,90%以上的客户是客人介绍过来的,重复购买的比率很高。”
“国外很多设计师品牌以高品质的做工和个性化的设计获得了市场认可,售价不菲。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沈永芳说。
线下太贵线上太乱
电商崛起带来的渠道挑战
陈中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件衣服的售价里,商场渠道占28%至30%,人员工资约占20%,原材料及包装运输占18%至20%,研发费用8%至10%,还有库存摊销和纳税,剩下的才是企业的净利润,能维持在15%就很不错了。
做过批发和工厂的吴穗平在创立马天奴的起步阶段就发现,生产不是最大的障碍,也不是创造利润的最大源泉,设计开发才是第一生产力,渠道则是第二生产力。
沈永芳认为,当下服装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有两个:一是如何巩固与设计师的关系;二是如何适应电商潮流,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走高、购物中心增多,人群分散,导致中高端服装品牌在一线城市的经营压力增大。迪凯(Distin Kidny)品牌创始人曾晓斌说,一线城市消费呈现明显分化趋势,高端品牌和中低端快消品牌更容易保住市场份额,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高端服装相对更难生存,“我们在一线城市开店没有利润。”
不论是丽莫还是迪凯,作为新品牌,都在深耕二三四线城市。曾晓斌说:“我们计划把渠道下沉,比如到县级市。县级市还是有一部分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的,而且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国际品牌还没进驻,国内品牌也相对较少。”陈中华说:“一线城市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而二三线城市商业中心比较集中,更容易覆盖到目标客群。”
面对线下渠道成本走高,深圳很多服装品牌触网却遭遇尴尬。马天奴的线上销售仅限于处理存货。吴穗平说:“开展线上销售会影响加盟商的利益。在线上不打折,不好卖;打折,又冲击实体店销售。”迪凯曾尝试过线上销售,开过天猫旗舰店,但却因引流成本高、退货率高而撤回线下。曾晓斌说:“现在线上渠道的成本并不低,服装在线上属于退货率高的产品,很容易产生库存问题。为了维持线下实体店的利益,一般都采取不打折的策略,库存很难消化。”
也有一些深圳服装品牌正在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为避免冲击实体店业绩,大多采取线上、线下不同款的销售策略。
上市服装企业歌力思2011年开始进行互联网销售,2013年歌力思推出线上女装品牌唯颂(WITH SONG)。2016年,歌力思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但网络销售金额仅736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6.88%。为了强化网络运营的能力,歌力思2016年斥资2.78亿元收购了专注于中高端国际时尚品牌电子商务业务的百秋电商的75%股权。
影儿2010年开始进驻天猫,旗下的音儿(YINER)、恩裳(INSUN)、诗篇(PSALTER)、歌中歌(Song of Song)、奥丽嘉朵(OBBLIGATO)和十二篮(XIIBASKET)六个品牌在2016年“双11”当天实现了近2亿元的线上销售额,同样采取了商场同款不打折的价格策略。
“互联网思潮下,如何适应电商挑战,是深圳服装业近年来面对的新课题。”沈永芳说:“如果没有完成好这一转型,那么深圳服装业可能会走下坡路。”(记者 赵瑞希)
关于阿丹娜女装(阿丹娜女装属于什么档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浅嫣婉语
想知道阿丹娜女装怎么样,最近想买件合适的连衣裙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我有个朋友经常穿阿丹娜的女装,感觉质量还不错,款式也不错。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买衣服真的看个人喜好啊,觉得阿丹娜挺有设计感的,价格也符合预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之前去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过阿丹娜的店铺,款式比较时尚,希望能有合适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我对这种服装档次不太了解,可以问问你们有没有穿过的感受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眸中有星辰
买衣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型和风格来选择啊,每个人对“档次”的理解也不太一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我想知道阿丹娜女装的面料是什么样的比较耐穿,谁试过告诉我一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过阿丹娜的女装,感觉价格挺实惠的,不知道质量怎么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我最近在找一件适合日常穿着的裙子,阿丹娜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如果预算比较有限,我觉得阿丹娜女装还是可以考虑一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听说阿丹娜的女装经常有折扣活动,可以关注一下官网或者平台公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我对那些设计感强的衣服比较感兴趣,感觉阿丹娜可能会符合我的喜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阿丹娜女装的款式比较多样化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志平
不知道阿丹娜的女装适合什么样的场合穿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想买一件合适的套装,阿丹娜女装是个不错的起点,可以去逛一下店面看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我最近收到一个阿丹娜的广告邮件,想问问大家对他们的评价怎么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如果想要一些比较优雅的款式,不知道阿丹娜会不会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我觉得阿丹娜女装在年轻女性里面应该很受欢迎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我个人偏好比较舒适的穿着风格,我想试试看阿丹娜的材质怎么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