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开港式茶餐厅要多少钱,香港开茶餐厅挣多少钱一个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被誉为“香港金牌茶餐厅”“茶餐厅天花板”的肥韬茶餐厅,也扛不住了?
近日,肥韬香港茶餐厅(以下简称“肥韬”)突然传出退出惠州市场,引发讨论。但进一步深究会发现,从今年3月至今,肥韬已陆续关闭了10余家门店。截至目前,品牌在内地仅剩下5家店。
而肥韬并不是独一个陷入窘境的茶餐厅品牌。一批曾经风光无限的茶餐厅们,如今正面临着亏损、规模收缩、关店倒闭……
从排队如潮,到逐渐式微,港式茶餐厅们所感受到的寒意,正变得愈加凛冽。
关店、收缩、亏损,港式茶餐厅接连受挫
2018年底,肥韬在深圳开出内地首家门店,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便风靡全国。有公开信息显示,肥韬店里就餐高峰时排队一度达4000多桌,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肥韬也被大量种草,不少业内人士甚至称其为“餐饮界的元气森林”。
但今年以来,肥韬却频频传出关店信息,品牌还相继退出了海口、上海、西安、惠州、佛山等城市。
10月底,在惠州开了3年的肥韬正式关门,该店还贴出海报提供了储值退款的途径。惠州网友“荼靡”称,刚开业的时候去该店吃饭,排队将近4个小时。
在广深等地,肥韬的门店也在不断收缩。7月,肥韬关闭了广州首店,随后广州天河区店也歇业关闭。目前,肥韬在广州仅剩1家店还在营业。
另据肥韬茶餐厅官方公众号推文显示,今年3月,品牌在内地还有26家(含肥韬酒家和肥韬冰室,但两个子品牌门店合计不到10家)门店正常营业。但截至目前,据大众点评信息,肥韬旗下还有13家门店,其中 仅有5家肥韬茶餐厅在营业,分别位于广州、深圳、东莞和南宁。
无独有偶,曾经红极一时的“港式茶餐厅”——太兴餐厅,近年在内地市场的发展,也开始走上下坡路。
11月初,网传太兴餐厅位于北京的2家门店全关。红餐网查阅太兴餐厅官方小程序后发现,其在北京的门店确实显示“已闭店”。
△图片来源:太兴餐厅官方小程序
再往前,今年3月,太兴餐厅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也关闭,而高峰时期太兴餐厅在广州有十余家门店。
事实上,自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太兴餐厅在广深等地曾风靡一时。2019年,太兴餐厅内地的门店数曾一度接近60家。但据 太兴餐厅品牌官方小程序显示,目前品牌在内地仅还有5家门店正常营业。
除了太兴餐厅,太兴集团(06811.HK)旗下的敏华冰厅在内地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收缩的迹象。据敏华冰厅官方小程序,今年品牌相继关闭了珠海、沈阳、东莞等城市的门店。
太兴集团中国内地市场的业绩也在下滑。太兴集团发布的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其在内地市场的收入同比下跌28.63%至1.82亿港元,并且经营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亏损同比增长了137.46%至2495.5万港元。
从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分享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茶餐厅歇业、倒闭的例子。
网友“环保哥回收设备-拆除工程”在小红书上分享笔记称,自己的朋友于2022年在深圳接盘了一家100平的茶餐厅,但经营到今年5月,还是选择了关闭门店,一共亏损了300万左右。
另有网友透露,位于南京建邺吾悦广场的东发道茶餐厅总店也在今年不声不响关门了,至此,南京的东发道茶冰厅已经全部歇业。红餐网也注意到,东发道今年1月才在沈阳开出的首店,也已经闭店。
还有很多茶餐厅已处于“经营异常”的状态。企查查显示,截至11月12日,和“茶餐厅”相关约有4.3万条相关结果。其中,登记状态异常(注销、吊销)的超过2.4万条,占比约56%。
港式茶餐厅,为何失宠?
港式茶餐厅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伴随“港风”在内地风靡,港式茶餐厅也进入中国内地,成了消费者热衷打卡的美食。
2018年前后,肥韬茶餐厅、敏华冰室、东发道茶冰厅等一批港式网红茶餐厅迎来了高光时刻。比如肥韬创下4000人的排队记录;敏华冰室2年开出20多家门店;东发道茶冰厅上海的门店经常大排长龙。
同一时期,北上广深乃至全国新一线二线城市,各类茶餐厅相继涌现。
但2016年后,港式茶餐厅的热度就已经开始不断下滑。
进入2024年,弥漫在港式茶餐厅市场的寒意,已变得更加凛冽。可以说,港式茶餐厅是真的火爆过,但如今的式微,也早已有迹可循。
从装修布局来看,如今大部分的港式茶餐厅门店仍局限于港风怀旧,风格雷同。且餐厅模式和产品也相差无几,走进一家港式茶餐厅,招牌都是黯然销魂饭、漏奶华、小熊冻柠茶、叉烧滑蛋饭……同质化十分严重。
但这些年内地餐饮市场的发展早已日新月异,无论是从品类、产品、价格还是体验,消费者都能找到更新潮、更物美价廉的餐厅。更何况 如今的年轻消费群体,对港风已经失去新鲜感,港式茶餐厅还用多年前的那套做法,明显已经行不通了。
更“要命”的是,这批传统港式茶餐厅的定价也已经不太符合当下内地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在香港,茶餐厅解决的是大众日常就餐需求。在香港当地,茶餐厅无疑是性价比较高、刚需性强的餐饮品类。
但进入内地以后,不少港式茶餐厅品牌开始跻身各大中高端商场,人均消费也不降反增。从翠华控股、太兴集团历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早期翠华的每张账单平均消费额和太兴餐厅的顾客平均消费额这两个指标,内地市场都高于香港市场。
以太兴集团为例,2018年,太兴餐厅在香港人均消费65.4港元,而内地门店的人均消费则为84.4港元,内地市场比香港地区的价格整整高出29%。
近两年,太兴集团在财报中不再披露顾客平均消费额这一数据。但从线上平台的菜单来看,其在内地和香港的产品售价已基本持平。比如太兴餐厅的烧味双拼,在内地卖76元一份,香港则是80港币(折合约74.4人民币)。
虽然售价趋同,但内地居民的收入远低于香港居民收入。所以,人均消费仍在60-80元左右的港式茶餐厅显然不是内地消费者日常工作餐的首选。
况且 与港式茶餐厅不变的“高价”相对的是,内地年轻人在消费上也越来越理性了,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而港式茶餐厅与其它餐饮店相比,性价比明显会弱一些。
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消费者吐槽港式茶餐厅“不值当”,质疑港式茶餐厅是预制菜“重灾区”。前不久,香港知名连锁茶餐厅被曝米饭是“预制”,也曾引发了一轮港式茶餐厅的声讨。
要满足消费者对烟火气、锅气的向往,还要具备高的性价比……港式茶餐厅明显还有很多要补足的功课。
仍在扩张的新式冰室,会是港式茶餐厅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港式茶餐厅接连受挫的同时,“新派茶餐厅”——新式冰室在内地仍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
红餐网注意到,2022年,新式冰室走红,在广深等地引发排队热潮。此后,新式冰室便开始往全国各省市扩张。今年以来,不少新式冰室品牌仍在拓店。
比如深圳诞生的克茗冰室,今年6月刚在尖沙咀开出香港首家门店。红餐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克茗冰室新开店10+,截至目前总门店数达到130+。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文通冰室也在扩大自己的门店版图,今年相继进驻郑州、沈阳、大连、三亚等城市,新开近20家门店。据红餐大数据,文通冰室现在已有80+门店。
与传统港式茶餐厅相比,这批新式冰室门店更“小而美”、产品线更宽、创新花样更多,且性价比更高。
红餐网近期走访广州市场部分新式冰室也发现,不少新式冰室都在推平价套餐,并上新了一些热门产品。
像九龙冰室推出了19.9元的下午茶单人餐,还有28-32元的单人套餐,均包含一份主食和一杯饮品。太亨冰室工作日单人餐仅需23元,还有文通冰室、克茗冰室均有39.9元的单人餐。
相较于传统港式茶餐厅,这些新式冰室的产品价格无疑更符合当下打人工人日常就餐需求。
更平价的同时,不少冰室还调整了菜单,新增了小炒、啫啫煲等今年的热门菜品,在对菜品、形式、口味等方面不断升级。
比如,文通冰室在广州的部分门店已经开始转型,用煲仔饭的形式做经典港式快餐,又在北京门店内推出了烤鸡等新品。新紮师兄冰室,从今年4月份开始,部分门店新增了白灼东山小管鱿鱼、紫苏牛蛙煲、猪手煲凤爪等热门菜品,强调“现点现做,拒绝预制菜”。
整体来看,新式冰室发展情况好于传统港式茶餐厅。但无论是传统茶餐厅,还是新式冰室,目前跑出来的品牌规模都还不大,门店规模上百的品牌较少。如何抓住自己的目标群体,持续吸引消费者,留给品牌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香港餐饮冰火战:49元套餐背后,内地品牌如何“割肉求生”?
“在香港卖一碗面,月租够在内地开三家店!”这是2025年香港红磡某茶餐厅老板的无奈吐槽。数据显示,香港核心商圈月租高达30万港元,人工成本是内地的3倍,一碗49港元的碗杂面套餐,利润薄得“像纸片” 。一边是柠濛濛、西塔老奶奶等品牌“血亏撤退”,一边是遇见小面、蜜雪冰城“逆势拓店”。这背后,藏着内地餐饮“搏命香港”的生存法则:要么极致性价比,要么创新到“变态”。
“租金腰斩?骗鬼的!”2024年,广东柠檬茶品牌柠濛濛豪掷20万装修香港首店,结果日均销量不足百杯,半年亏光200万黯然退场。另一边,杨国福麻辣烫把人均拉到100港元,中环店午市空座率达75%,店员苦笑:“香港人宁愿去深圳吃三顿”。认知冲突点:内地品牌以为香港是“低租金蓝海”,实则掉入“高成本+高挑剔”双杀陷阱。
案例1:遇见小面的“红磡奇迹”选址避开铜锣湾、尖沙咀,扎进红磡老社区,紧贴香港理工大学和体育馆。一碗酸辣粉19港元,套餐49港元,价格比茶餐厅低20%,靠什么活?
- 数字化砍成本:70%订单手机自助完成,服务员砍半,人力成本直降40%;
- 供应链玩“近身战”:广州总部2小时直达香港,损耗率压到1.5%,比行业平均低6%。
案例2:蜜雪冰城的“价格魔法”珍珠奶茶内地7元,香港卖16港元,仍是本地均价60%。“薄利”背后:
- 极致标准化:店员时薪60港元,但3分钟出餐,翻台率冲上8次/天;
- 心理战定价:“14港元雪糕+20港元奶茶”组合拳,让港人觉得“捡到宝”。
情绪钩子:香港食客的嘴,比股市还难预测!
- “既要又要”症候群:要正宗川渝辣,但不能辣到“烧胃”;要环境“打卡”,但拒绝“网红滤镜”;
- 本土化“微创新”:遇见小面油条配港式奶茶,蜜雪冰城推冻柠咖,硬生生把“混搭”变成流量密码。
利益承诺:学会这三招,香港也能成“钱柜”:
- 成本“刮骨刀”:数字化砍人力,区域供应链降损耗;
- 定价“心理战”:锚定本地竞品70%价格,用套餐锁死复购;
- 产品“混血术”:保留招牌爆款,周边小吃“粤化”拉好感。
“在香港活下来,才有资格谈出海!”遇见小面副总裁放话5年百店,蜜雪冰城悄悄布局新加坡。但现实骨感:
- 高端化的“死局”:湊湊火锅卖98元单人套餐,直接和自家呷哺呷哺“打内战”;
- 供应链的“生死线”:西贝莜面村砸30%成本升级供应链,才换来客单价降5元、流水涨23%的逆袭。
讨论炸点:
- 香港成本高到“离谱”,为何内地品牌还挤破头?
- 49元套餐能火多久?会否重蹈内地“价格战”覆辙?
“如果香港都活不下去,还谈什么征服世界?”评论区等你Battle!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站上冰箱当高冷
想开一家港式茶餐厅,最想知道这方面的成本是多少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香港租金那么高,开茶餐厅能赚多少真的让人好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我的朋友在香港开了家茶餐厅,生意看着不错的样子。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开港式茶餐厅需要哪些设备?预算大概多少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我很喜欢喝港式奶茶,如果自己开店会不会很累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希望能够了解一些详细的投资成本,比如装修、设备等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老牌港式茶餐厅真的赚钱吗?还是竞争太激烈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有没有开港式茶餐厅成功经验的人分享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创业,开一家茶餐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想知道香港开茶餐厅有没有什么政策支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症
开个小型的茶餐厅应该需要多少钱啊,感觉比大型火锅店便宜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港式茶餐厅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听说做餐饮生意很辛苦,开茶餐厅真的能赚到大钱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如果想开一家特色港式茶餐厅,应该怎么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最近好像有很多港式甜品店越来越受欢迎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我的梦想是开一家温暖的小型港式茶餐厅, 希望可以实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最近在学做港式食物,说不定以后也可以开家店的!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香港的饮食文化确实很有魅力, 希望更多美味可以传到内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