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嘿小面—嘿小面图片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火的重庆小面,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富民产业。据重庆市小面协会估算,目前全国共计有超过38万家重庆小面店,它们遍布各个省份、各大城市,创造的年产值逾千亿元。
连锁加盟开路,重庆小面国内外遍地开花
重庆小面如此之火?小面企业以不同形式探索发展连锁加盟店是重要推手。
狭小的店堂,几张简易的桌凳,简陋的装修,有的店铺甚至连桌子都没有一张,只在店外摆两排高矮不一的塑料凳当作桌凳……曾经,重庆小面店留给外地人的普遍印象,一直就是就餐环境差、档次低的街边摊而已。
但如今完全不同。以位于两江新区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为例,其以透明的厨房、宽敞的店堂,不同灯光刻意营造出的阴影区和明亮区,小面文化墙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重庆小面店的既有认知。
为何把小面馆做得如此“高大上”?
“街边摊无法塑造重庆小面的品牌形象。”谢涛解释,重庆小面要想真正走出去打响名声,就需要创新升级经营模式,告别街边摊,树立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传播效应。
早在201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就在南坪百盛购物中心开了第一家具有休闲、时尚风格的店,成为重庆第一个把店开进购物中心的小面品牌。这家店开业后,生意很不错,每天进店消费的客人超过400人。
尝到甜头后,“舌尖上的嘿小面”又打造了一套易于复制的连锁加盟模式——向加盟商输出品牌、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及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并统一店铺装修风格。创业者无需学小面制作技术、无需懂经营,即可在公司指导下实现轻松开店。
第一家店的成功、易于创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逐渐吸引了市内外甚至国外的有意者前来加盟。到2019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重庆、成都、贵阳、北京、上海和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等10多个国内外城市开设门店共计约200家。其中,国外门店有10余家。
不仅如此,从2020年起,谢涛还复制“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一个重庆小面连锁新品牌——“佬干溜”。到目前为止,该品牌已在重庆开了10家连锁店。今年之内,其目标是连锁店数量达到50家。
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的,还有秦云老太婆摊摊面。
1994年,秦云在原建设厂家属区一个棚子里摆上几张桌子,开始创业卖面。2010年时,他成立重庆摊摊面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这个品牌发展加盟,拓展小面市场。
彼时,餐饮加盟已非常火爆。但做加盟业务的餐饮企业,普遍只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而不传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术。秦云不走寻常路,率先在业内创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加盟模式——既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传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术。加盟商学到技术开店后,摊摊面公司还要对其提供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10余年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依靠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拓展市场,发展了上千家加盟店,成为连锁店数量最多的重庆小面品牌。
“近年来,受益于不少小面企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实现了快速扩张,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会长张寿江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逾38万家重庆小面店。其中,重庆市内8.4万家,每天共计卖出约1260万碗面,年营业总额达到400亿元。
投资少经营模式简单,开小面馆是创业的好路子
这个庞大产业中,主角除了搞连锁加盟的小面企业,还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既是重庆小面形成庞大产业的“功臣”,也是重庆小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来自武隆区仙女山镇的“80后”苏秀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0多年前,苏秀兰就抓住武隆大力发展旅游的商机,开始在老家仙女山镇做餐饮生意。10多年来,她先后开过中餐店和农家乐,但一直没挣到什么钱。有一年,甚至还亏了好几万元。
去年4月,苏秀兰打算另谋出路。经过市场调查,她决定开面馆,并加盟“佬干溜”。1个月后,她投资不到20万元,在两江新区蔡家开了一家小面店。
从开业第一天起,这家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小面店,就不断给她带来惊喜:每天早中晚三餐,顾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最差都能卖300多碗面,遇上节假日,一天甚至能卖上500碗,每月营业收入超过15万元。
“重庆人喜欢吃面,以加盟方式开小面店,投资少又能挣钱,并且经营模式简单。”苏秀兰说,“这是非常适合我们普通人创业的一条路,最近,我又在蔡家找门面,准备开第二家小面店”。
来自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内的8.4万家小面店中,60%以上是本市农村居民和大学生创业开的店,单店年纯收入普遍超过15万元。个别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纯收入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数量庞大的重庆小面店,也让众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调查,单家小面店根据生意状况,招聘员工的数量一般在1-5人之间。按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2人来算,全市8.4万家重庆小面店解决了16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中6成以上是农村居民。再按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来测算,重庆小面店每月可帮助这16万多人增收超过6.4亿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和“佬干溜”为例,由于生意普遍很好,两个品牌的200多家门店共计有近1000名打工者,单店招聘员工数量普遍为4到5人。
其中,在苏秀兰开的“佬干溜”小面店,请了4名员工,均来自农村。目前,加上苏秀兰,5个人的店还有些忙不过来,以至于挑面这活儿还是她亲自干。“过几天,我还想招一名挑面师傅。”她告诉记者。
65岁的陈明惠是苏秀兰小面店的新员工,来自梁平区聚奎镇,过去几十年一直靠务农为生。对于这份“不需技术、对学历又无要求”的工作,她相当满意,觉得最适合像她这样没技术、没文凭的农村人。
“以前在老家种地,每年只能挣两三万元。而现在,1个月就能挣4000元,一年下来就有差不多5万元。”陈明惠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记者,“我与在蔡家买了房的女儿住在一起,出来打工不需租房,这些钱都是净赚的。”
每卖1亿元小面,可为相关产业创产值4000万元
除了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重庆小面还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重庆小面涵盖麻辣小面和各种有臊子的面食,其一大特点,就是味型非常丰富,所需原材料非常多。
佐料是重庆小面的魂。一碗重庆小面,一般需要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葱花、榨菜等10多种调味料。开一家重庆小面店,仅仅与这些调味料相对应的原材料,每月就要采购不少。
以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旗下的小面连锁品牌——渝味悠面为例,其位于观音桥朗晴广场的一家加盟店,从4月中旬开业至5月中旬,1个月时间里就用了花椒约30斤、辣椒50余斤。
这还算比较少的。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总经理吴隽透露,目前该集团已在重庆中心城区发展了10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一个月,集团要向10家店配送约900斤辣椒、450斤左右的花椒。平均下来,每家店每天大约要用3斤辣椒、1.5斤花椒。
重庆胜宏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干辣椒批发生意,主要客户为小面店、火锅店等餐饮企业。其创始人陶思勇注意到,最近两三年来,该公司批发给重庆小面店的干辣椒量,每年在以5%-10%的幅度增长。到今年,每月的量已达到5万斤左右,销售额约90万元——换言之,该公司仅仅批发干辣椒给重庆小面店,年销售收入就有上千万元。
做了30多年花椒批发生意的重庆曾花椒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维树,客户中也有不少来自重庆小面行业,其中小面连锁企业的采购量还比较大。他透露,每个月公司仅批发给重庆小面行业客户的干花椒就有1万斤左右,价格低的为每斤四五十元,高的为每斤八九十元。按照均价7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有7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有800多万元。
据业内测算,每卖出1亿元的重庆小面,就需要花椒约50吨、辣椒约200吨。以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花椒、辣椒成本均在700万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姜、葱、蒜、面条、小菜及藠头等,这1亿元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至少在40%以上。”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说,每卖出1亿元重庆小面,可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40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可卖400亿元的重庆小面,至少能够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约160亿元。
作为重庆的地方小吃,重庆小面因为麻辣鲜香、口味浓厚,近10年来火爆大江南北。在2017年举行的第27届中国厨师节上,重庆更是拿到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小面之都”金字招牌。
红火的重庆小面,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富民产业。据重庆市小面协会估算,目前全国共计有超过38万家重庆小面店,它们遍布各个省份、各大城市,创造的年产值逾千亿元。
连锁加盟开路,重庆小面国内外遍地开花
重庆小面如此之火?小面企业以不同形式探索发展连锁加盟店是重要推手。
狭小的店堂,几张简易的桌凳,简陋的装修,有的店铺甚至连桌子都没有一张,只在店外摆两排高矮不一的塑料凳当作桌凳……曾经,重庆小面店留给外地人的普遍印象,一直就是就餐环境差、档次低的街边摊而已。
但如今完全不同。以位于两江新区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为例,其以透明的厨房、宽敞的店堂,不同灯光刻意营造出的阴影区和明亮区,小面文化墙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重庆小面店的既有认知。
为何把小面馆做得如此“高大上”?
“街边摊无法塑造重庆小面的品牌形象。”谢涛解释,重庆小面要想真正走出去打响名声,就需要创新升级经营模式,告别街边摊,树立新形象,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传播效应。
早在2013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就在南坪百盛购物中心开了第一家具有休闲、时尚风格的店,成为重庆第一个把店开进购物中心的小面品牌。这家店开业后,生意很不错,每天进店消费的客人超过400人。
尝到甜头后,“舌尖上的嘿小面”又打造了一套易于复制的连锁加盟模式——向加盟商输出品牌、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及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并统一店铺装修风格。创业者无需学小面制作技术、无需懂经营,即可在公司指导下实现轻松开店。
第一家店的成功、易于创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逐渐吸引了市内外甚至国外的有意者前来加盟。到2019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重庆、成都、贵阳、北京、上海和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等10多个国内外城市开设门店共计约200家。其中,国外门店有10余家。
不仅如此,从2020年起,谢涛还复制“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经验,打造了一个重庆小面连锁新品牌——“佬干溜”。到目前为止,该品牌已在重庆开了10家连锁店。今年之内,其目标是连锁店数量达到50家。
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的,还有秦云老太婆摊摊面。
1994年,秦云在原建设厂家属区一个棚子里摆上几张桌子,开始创业卖面。2010年时,他成立重庆摊摊面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这个品牌发展加盟,拓展小面市场。
彼时,餐饮加盟已非常火爆。但做加盟业务的餐饮企业,普遍只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而不传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术。秦云不走寻常路,率先在业内创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加盟模式——既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传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术。加盟商学到技术开店后,摊摊面公司还要对其提供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10余年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依靠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拓展市场,发展了上千家加盟店,成为连锁店数量最多的重庆小面品牌。
“近年来,受益于不少小面企业的连锁加盟模式,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实现了快速扩张,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会长张寿江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逾38万家重庆小面店。其中,重庆市内8.4万家,每天共计卖出约1260万碗面,年营业总额达到400亿元。
投资少经营模式简单,开小面馆是创业的好路子
这个庞大产业中,主角除了搞连锁加盟的小面企业,还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既是重庆小面形成庞大产业的“功臣”,也是重庆小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来自武隆区仙女山镇的“80后”苏秀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0多年前,苏秀兰就抓住武隆大力发展旅游的商机,开始在老家仙女山镇做餐饮生意。10多年来,她先后开过中餐店和农家乐,但一直没挣到什么钱。有一年,甚至还亏了好几万元。
去年4月,苏秀兰打算另谋出路。经过市场调查,她决定开面馆,并加盟“佬干溜”。1个月后,她投资不到20万元,在两江新区蔡家开了一家小面店。
从开业第一天起,这家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小面店,就不断给她带来惊喜:每天早中晚三餐,顾客络绎不绝。一天下来,最差都能卖300多碗面,遇上节假日,一天甚至能卖上500碗,每月营业收入超过15万元。
“重庆人喜欢吃面,以加盟方式开小面店,投资少又能挣钱,并且经营模式简单。”苏秀兰说,“这是非常适合我们普通人创业的一条路,最近,我又在蔡家找门面,准备开第二家小面店”。
来自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数据显示,重庆市内的8.4万家小面店中,60%以上是本市农村居民和大学生创业开的店,单店年纯收入普遍超过15万元。个别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纯收入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数量庞大的重庆小面店,也让众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调查,单家小面店根据生意状况,招聘员工的数量一般在1-5人之间。按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2人来算,全市8.4万家重庆小面店解决了16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中6成以上是农村居民。再按每人每月工资4000元来测算,重庆小面店每月可帮助这16万多人增收超过6.4亿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和“佬干溜”为例,由于生意普遍很好,两个品牌的200多家门店共计有近1000名打工者,单店招聘员工数量普遍为4到5人。
其中,在苏秀兰开的“佬干溜”小面店,请了4名员工,均来自农村。目前,加上苏秀兰,5个人的店还有些忙不过来,以至于挑面这活儿还是她亲自干。“过几天,我还想招一名挑面师傅。”她告诉记者。
65岁的陈明惠是苏秀兰小面店的新员工,来自梁平区聚奎镇,过去几十年一直靠务农为生。对于这份“不需技术、对学历又无要求”的工作,她相当满意,觉得最适合像她这样没技术、没文凭的农村人。
“以前在老家种地,每年只能挣两三万元。而现在,1个月就能挣4000元,一年下来就有差不多5万元。”陈明惠一边擦桌子一边告诉记者,“我与在蔡家买了房的女儿住在一起,出来打工不需租房,这些钱都是净赚的。”
每卖1亿元小面,可为相关产业创产值4000万元
除了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重庆小面还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重庆小面涵盖麻辣小面和各种有臊子的面食,其一大特点,就是味型非常丰富,所需原材料非常多。
佐料是重庆小面的魂。一碗重庆小面,一般需要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葱花、榨菜等10多种调味料。开一家重庆小面店,仅仅与这些调味料相对应的原材料,每月就要采购不少。
以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旗下的小面连锁品牌——渝味悠面为例,其位于观音桥朗晴广场的一家加盟店,从4月中旬开业至5月中旬,1个月时间里就用了花椒约30斤、辣椒50余斤。
这还算比较少的。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总经理吴隽透露,目前该集团已在重庆中心城区发展了10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一个月,集团要向10家店配送约900斤辣椒、450斤左右的花椒。平均下来,每家店每天大约要用3斤辣椒、1.5斤花椒。
重庆胜宏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干辣椒批发生意,主要客户为小面店、火锅店等餐饮企业。其创始人陶思勇注意到,最近两三年来,该公司批发给重庆小面店的干辣椒量,每年在以5%-10%的幅度增长。到今年,每月的量已达到5万斤左右,销售额约90万元——换言之,该公司仅仅批发干辣椒给重庆小面店,年销售收入就有上千万元。
做了30多年花椒批发生意的重庆曾花椒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维树,客户中也有不少来自重庆小面行业,其中小面连锁企业的采购量还比较大。他透露,每个月公司仅批发给重庆小面行业客户的干花椒就有1万斤左右,价格低的为每斤四五十元,高的为每斤八九十元。按照均价7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有7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有800多万元。
据业内测算,每卖出1亿元的重庆小面,就需要花椒约50吨、辣椒约200吨。以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花椒、辣椒成本均在700万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姜、葱、蒜、面条、小菜及藠头等,这1亿元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至少在40%以上。”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说,每卖出1亿元重庆小面,可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40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可卖400亿元的重庆小面,至少能够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产值约160亿元。
来源:重庆日报
扒一扒那些观音桥躲起来的美食
最近几年到观音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就来小小总结下观音桥周围的美食。重庆人逛街,爱的还是街头巷尾的小美味,所以本帖斗不说观音桥那些商场里头的餐厅了,感觉几个商圈头的都差不多。而且也不能顿顿饭都在商场里吃吧!
还是要来吃点接地气的,卡卡角角的美食才最勾引人~~
第一家军屯锅盔
建新东路车站往观音桥方向走,有个巷子口,以前是买生煎包的地方,结果去年12月份开了个成都军屯锅盔。真的黑正宗,先煎再烤,牛肉味的黑好吃,就是花椒放得有点多,有点麻
猪肉的4元一个,牛肉的6元一个
本地麻辣小面 小面50强之一
从建新东路车站往324医院方向背后的塔坪走,有家小面就出名了,“本地麻辣小面”,正宗的小面50强之一哈。
但是这家其实是没得招牌的哈,不小心容易找不到,而且只开半天,中午就关门!!!
这家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嘿 小面”。
老板在片子里头说过,只要全国有人做得出来他家油辣子的味道,立马关门!!
梯坎小酒馆 剁椒蹄花好吃
从324医院往大兴村永辉方向走,在永辉和大兴村车站之间,新开了个小酒馆还不错,叫梯坎小酒馆,顾名思义就在梯坎下头的哈
这家酒馆剁椒蹄花和凉拌的花菜好吃惨了,下点梅子酒安逸得很!而且店里的装修有点尼泊尔的意思
以前有一阵突然不好吃了,跟老板聊了下才知道,以前不好吃那阵是因为换了厨师了,所以口味不稳定。
现在感觉蹄花还是很好吃哈,加上剁椒辣得爽翻,下面有洋芋打底,安逸。
红火锅 太辣了
梯坎小酒馆挨到起的大兴村还有家红火锅比较出名。磁器口也有家红火锅,黑多坛子头的亲都对磁器口红火锅评价多高的,个人觉得大兴村这家应该也差不到好多吧。但是太辣啊,越吃越辣,有点遭不住啊!!!
底料看起还是巴适
烧烤摊黑好吃的秘制烤鲫鱼
自己觉得比较好吃的烤鱼是一家烧烤摊的,一般要晚上9点左右才开始摆摊,9点半左右才吃得到,在江北中医院上头那个电信营业厅旁边梯坎上头的巷子过道里头的。他家的烤鲫鱼是主打,25一条。用锡箔纸包起放炭火上烤的,里头黑多泡椒,鱼肉也嫩,超好吃,带了好几拨朋友去吃他家的鱼了。
最火锅 以前黑好吃现在不得行了
在家乐福正对面的巷子进去有一家最火锅,以前这家是我的最爱!他家的魔鬼干油碟简直一绝,辣得眼睛水直彪!
以前的蛋炒饭也是巴适的很,里头除了蛋还放了青豆,肉丁。还很贴心的准备了柠檬,可以挤出汁来淋在饭上面解腻。别说这样操作真的还黑好吃!!!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老板为了节约成本,不放柠檬了
18中门口的生煎包
18中岔路口哪儿还开了个生煎包,不过没得解放碑那家好吃哈
从茂业商场背后的天桥过去,工商银行的坡坡往下走,就是海关背后了,吃的东西挺多。
那个坡坡哪儿,有家豆花面,还多不错的
邀弟哥江湖菜
海关背后比较喜欢吃坡坡下去口口左手边的邀弟哥江湖菜,发动鸡又辣又好吃!!每次必点发动鸡,疯骨头,脑花。发动鸡是拿新鲜花椒炒的哟,我长期把作料打包了回去自己切点鸡腿肉回锅炒或者下面条吃。疯骨头应该是卤过的,很入味。
洋河也有邀弟哥的店,个人觉得味道差不多的。只留了洋河邀弟哥的图,直接发上来
碳烤米线
也是在天天尚街头,挨到螺蛳粉隔壁,前几周又新开了个碳烤米线
唐记兔 星光68旁边
星光68旁边坡口有个唐记兔,也在做同城配送,不过配送费太贵了,还是实体店买好些。一份兔子20多元,味道更偏麻辣而不是回甜,所以比较符合我的胃口。兔子肉也很嫩,有精肉也有带骨的肉,我一个人把这一包吃完老
虽然我觉得最好吃的兔子还是璧山的财兔,不过这个我个人觉得也还不错
江北中医院上头点的肥肠鸡
给大家推荐一家吃肥肠鸡 也在中医院上头点。门面不大,味道黑好
这些都是实践后有图有真相的美食,观音桥其他褒贬不一的美食,也有很多网友来热心分享,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最重要的,如果慕名而去的话,记得回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哦
抱抱198107100:观音桥附近好吃的东西太多太多
1、八宝鸡 地址就在面对十八中左手边交通银行巷巷进去 现在那个婆婆主营小面和饺子这些 不过八宝鸡还是可以及吃得倒 但是要至少提前一天预订,而且要缴订金。价格小贵哈 按成品称 好像60元/斤。
2、老太婆米线 在大兴村车站往北滨路走 接近春森彼岸的地方 中午过了2点钟去吃都还需要排队 特色就是份量旺实 而且可以各种组合 啥子酸菜牛肉加豆芽加海带加蕃茄之类的 反正店里的东西都有价格 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加
3、土豆与烤鱼 大兴村车站旁边有一堆吃的东西那个弯弯里头 营业时间黑长 11点到凌晨2点 烤鱼确实好吃 里面的土豆是那种小圆圆坨的土豆 又糯又入味
4、白家酸辣粉 北城天街阳光城那个巷巷里头 开了黑多年了 味道确实可以 唯一问题就是没得板凳坐得 只有各人找地方端起吃哈
5、江记卤菜(江湖菜):顺倒起星光68后头往倒起红旗河沟走 快接近还没到计生医院那里 喜欢吃他们家的卤菜 江湖菜觉得一般哈
6、海关对面:海关车站下面那个梯坎下头 也是重庆50强之一 他家作料丰富 干溜好吃
匪匪(十八中校友):
1 新村小学曾经有个婆婆凉面我喜欢,但是婆婆年纪大了~是她女儿在了~但是我要的是回忆感觉
2 18中那个51强味道一般~但是感觉老板是不是搞笑哦~还51都写出来
3 以前有个火锅~18中往坡上面~碧兴悦不知道还在不在
4 海关的小脑壳没以前好吃了
5 山城烤鱼的鱼不咋样~排骨的确好吃
5 那个肥肠鸡挨着山城烤鱼那个人叶黑多~但是吃不来
6 大兴村往钢锋小学门口,以前有个炸洋芋的不知道还在不在
7 熨斗糕~菜市场路口建新东路站还在不在
8 老太婆米线感觉一般但是人很多很多很多
9 原来宁和中学附近有个杂酱面 1元钱1两 现在没得了 长安那边很多旧房子没有了
10 18中分部门口有个天天见面~后来也洗白了~当时还多喜欢的
11 火锅在四建公司对面有个百年老火锅
12 18中对面有个广积粮挨着一个君之薇~不知道还在不在
13 18中对面新世纪里面有个酸辣粉叫王记源大
内容来源网络
————-关于我们————-
微博:@行走在重庆
微信号:xzzcq023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花容月貌
这图片看起来好好吃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嘿小面真是一道美味经典!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看得我肚子咕噜咕噜响了,想吃小面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是哪里的嘿小面啊?好想去尝尝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喜欢里面配的那些小辣椒和调味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这碗嘿小面摆盘也太精美了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面条看起来Q弹又鲜香,让人食欲大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嘿小面是我最爱的街边美食之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每次路过,都会被香味吸引过去去吃一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图片真让人忍不住就想来一份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喜欢把嘿小面加点鸭血,味道更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碗嘿小面看起来非常有食欲,让人直想流口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伤我i
小时候经常吃嘿小面,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嘿小面真是下饭神器,好吃又实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尝尝这家的嘿小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嘿小面搭配鸡蛋简直绝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图片拍的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想品尝一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喜欢加入一些香菜调味,更添風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看这碗嘿小面就感觉很暖心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嘿小面的图片分享真是太棒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